农业供应链金融保险服务系统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催生了农业中小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在这个传统银行较少涉足的领域,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采用产业垂直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核心农业企业的雄厚实力,有效的服务于上下游综合实力较弱的农户或经销商,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农业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企业自身实力较弱

农业企业一般基础相对薄弱,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内部公司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等不健全、不规范,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不高,导致企业的持续提高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包括内控制度、市场意识等方面,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经营发展过程中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或市场的冲击,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并且农业企业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特性,也增加了其风险性。

(二)、企业信用等级低

对于大多数农业小企业而言,存在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利润水平较低,经营规模小,且企业管理的规范度、财务真实性较低,管理者信用意识淡薄,使得农业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低,影响了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缺乏抵押担保物

抵押和担保是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发放贷款的重要保证,但大多数农业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或产业基地建设,固定资产不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比如专用设备无法抵押,土地普遍少,担保公司又不愿意提供担保,导致了农业企业申请贷款的成功率很低。

(四)、资本市场进入困难

对于农业的中小型企业来讲,获得股权融资很困难。一方面由于农业企业一般都缺乏专门从事公司资本运营的人才和物质技术基础,对接股权投资机构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整体实力较弱,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弱,财务透明度低,很难满足公司上市的条件,股权退出困难。

整体看,农业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农户、小微企业,他们大多因管理成本过高或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提供规范、透明的生产报表和财务报表,呈现出融资分散、小额、短期的特点,没有银行授信,几乎无法在银行融资。但是供应链金融利用的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以核心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通整个链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分散孤立、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户和小微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捆绑在一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效果,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与农户一对一的授信模式,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农业原材料从采购、生产,到加工、仓储,一直到终端客户的零售,构成了农业一整条产业链。链条上的各个参与主体,包括农民、农场、农资经销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等,都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可以覆盖整个产业链,通过上下游的捆绑,提供融资服务。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以应收账款、农业企业、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提供融资服务。

模式一、以应收账款为核心

此种模式是指互金公司以农业产业链中企业的应收账款切入供应链金融,具体为:农户或农资公司等供应商将其与采购商签订的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通过对该笔应收账款所涉及的交易进行尽职调查和风控审核后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之后保理公司再将应收账款的受益权转让给合作的互金公司,到期后保理公司从供应商处收回本息再支付给互金公司。

模式二、以农业企业为核心

此种模式是以农业产业链中资质强的企业为核心切入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较强的整体实力、信用水平高、内控制度完善、合同订单发票等资料齐全的优势,为其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解决由于账期的原因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打通整个产业链。

互金平台一般通过设立线下网点,拓展资产端的业务,一般分为自建线下网点和加盟两种方式。自建网点存在发展速度慢、成本高的弊端,但由于平台本身掌控资源,有利于平台知名度的提高,可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加盟方式可以快速打破地域限制,并控制住成本,但对于加盟商的培训和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模式三、以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为核心

这里提到的互联网平台主要指农贸类商城或其它提供农业服务的平台。由于电商平台上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交易信息,可以通过建模分析了解到农户、经销商等借款人的消费习惯、资金流水以及信用评级,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最大程度上的降低风险。但此种模式对互金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等IT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并需要不断扩大电商平台规模,使其交易量和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扩大覆盖范围。